临潼小学英语小练习册4年级上册
发布时间:2017-03-02 来源: 英语 点击:
篇一:四年级期末复习
四 年 级 语 文期末综合复习卷
一、读拼音,写汉字。
tuī jiàn lǒng zhào mǐn jiézhì huì xuǎn zé
( )( )() ( )( )
二、用“√”选择正确的读音。
1.站在长城上,踏(tà tā)着脚下的方砖,扶着墙上的条石,很自然地想起
古代修筑长(zhǎngcháng)城的劳动人民来。
2.请不要攀折(zhé shé)花木,以免枝折(shé zhé)花落。
3.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,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,两岸栽着数(shǔ
shù)不清的垂柳。
三、先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,再按要求写词语。
如()添翼 笨()先飞 汗()功劳 神( )气爽
请写出两个带数字的四字词语,记住不要重复试卷中出现过的。( )( )
四、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,把序号写在括号里。
观:①看 ②景象或样子 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
1.钱塘江大潮,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。( )2.我们要有积极的人生观。 ( )
3.(来自:www.xLtKwj.coM 小 龙 文档网:临潼小学英语小练习册4年级上册)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。 ( )
打:①殴打 ③捉 ④敲打,撞击
1.运动会上由小刚打鼓。( )2.即使你见到小猫淘气,也绝不会责打它。( )
五、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。幸运 幸福
1.小钱是()的,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再次
拥有了()的生活。
不仅??还?? 只要??就?? 因为??所以??
2.走搭石的人们,()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,()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。
3.王红同学( )自己学习好,( )能主动帮助同学。
4.( )弟弟学习认真,( )老师表扬了他。
六、根据你的积累把对应的内容连在一起,并把句子补充完整。
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莫以恶小而为之
莫以善小而不为 烟淡烟浓远近秋
树红树碧高低影 近水遥山皆有情
清风明月本无价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
没有大胆的猜测就( )。
七、选择下列括号里的字的意思,把序号写在括号里。
⑴、(表)里如一( ):(1)露在外面的(2)说出来(3)表格(4)榜样
⑵、(尽)心尽力( ):(1)完(2)达到极点(3)努力做到(4)都
⑶、回(首)遥望( ):(1)头,脑袋(2)第一位的(3)方向的一头(4)
量词
⑷、(微)不足道( ):(1)细,小(2)少,稍稍(3)衰弱(4)精深奥妙
八、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和前边的词语搭配起来。(画“√”)
性格(开朗 晴朗) 爱护(公物 祖国) 工作(细微 细致)
发言(强烈 热烈) 改正(生活 错误) 反映(情形 情况)
节奏(欢乐 欢快) 发扬(优点 创造) 环境(幽雅 清浅)
九、按要求写句子。
1 颐和园景色美丽。(改成感叹句)
2 昆明湖很静、很绿。(改成比喻句)
3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,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。(改成反问句)
4、大的、晓得、花的、黑的,有的站在树枝上叫,有的飞起来,有的扑翅膀。(用“有的??有的??有的??”造句)
5、谁都热爱自己的祖国。(变成双重否定句)
6、春风吹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。(改成拟人句)
7、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。(变成肯定句)
8、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秦兵马俑。(修改病句)
9 、仿写比喻句。
例:“浪潮越来越近,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,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。
10、拟人句。
例:《蟋蟀的住宅》:“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,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。”
十、判断正误,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“√”。
1、《颐和园》一课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的。
2、《游山西村》这首诗后面两句是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3、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》是一篇写景的课文。
4、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,它举世无双,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。
5、《蟋蟀的住宅》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日记。
十一、读语段,选择诗句填空。
当你们碰到困难,甚至感到“ ”千万不要退缩。古人云:“。”你可以去看看书,因为只有不断补充新的知识,
才能攻克一个个知识堡垒,如果有些问题需要亲自实践,那么你就大胆去尝试
吧。陆游说过“ 。”相信你经过一番探索,你一
定会有“。”的感觉。
1 柳暗花明又一村 2、山重水复疑无路3、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活水源头
来。4、纸上得来终觉浅。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十二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。
1、“孤帆远影碧空尽。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选自古诗《》作者是唐代
诗人(),这两句表达了诗人( )的思想感情。
十三、填空。1.本学期,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中,我读了《 》、《》等童话故事,其中,我最喜欢 (谁),因为 。
2.我还通过 的方式了解了名人 (谁)的成长故事。
篇二: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材复习
第五单元教材复习
17 长城
作者按照由远及近,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,层次清晰,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。 课文共四段:远看长城──近看长城──联想古代劳动人民──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。
对句子的理解
① 站在长城上,踏着脚下的方砖,扶着墙上的条石,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。
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,承上启下,过渡自然。“站、踏、扶”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,“很自然地想起”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,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。
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,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、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。
“多少”表示无数,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;“前不见头、后不见尾”突出了长城之长,与开头“一万三千多里”相呼应;“才”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。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。
对词语的理解
垛口: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。
瞭望口: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。
射口: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。
18 颐和园
1课文简说
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,全文层次清楚,首尾呼应,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。
一写长廊的景色:先抓住“长”的特点从总体介绍,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,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;
二写万寿山的景色: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,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、向前、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;
三写昆明湖的景色:分别介绍了长堤、湖心岛、十七孔桥。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,结尾与开头呼应,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。
课文移步换景,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。
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,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?
“进了颐和园的大门,绕过大殿,就来到有名的长廊”,
“走完长廊,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”,
“登上万寿山??”,
“从万寿山下来,就是昆明湖”,
“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,就可以去小岛上玩??”,
这就是作者移步换景游览顺序。
2词句解析
(1)对句子的理解。
游船、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,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。
“画舫”是指装饰华美、专供游人乘坐的船。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,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。一个“滑”字,颇有情味,与前面一句“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”相衬托,一静一动,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。
(2)对词语的理解。
琉璃瓦:内层用较好的黏土,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,形状像半边粗竹筒,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,鲜艳、发光,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。
横槛: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。
3品味语言
长廊
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表现长廊“长”“间数多”的特点。
佛香阁
“耸立”一词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“高”;“一排排”使我们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之大;从“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”,又可以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很高;“黄、绿、朱红”等颜色,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??从这些词句中,我们能够领略到万寿山景观的壮丽。
作者用“镜子”和“碧玉”来比喻昆明湖水的静和绿,还用一个“滑”字衬托昆明湖的静。
19、秦兵马俑
1课文简说
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:
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;
二是从身材体格、衣着披挂、动作神态等方面,准确、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、神态各异、个性鲜明。 2词句解析
(1)对句子的理解。
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,而且类型众多,个性鲜明。
“宏大”是巨大、宏伟的意思。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,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,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。该句前一段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,该句后面的6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兵马俑的“类型众多,个性鲜明”。先是分别介绍了将军俑、武士俑、骑兵俑、陶马等,表现出“类型众多”;然后用“有的??有的??”句式,描述与想象相结合,表现出兵马俑各异的神态。文中讲到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是那么的鲜活,那么的“个性鲜明”。
(2)对词语的理解。
南征北战:形容转战各地,经历了许多战斗。
所向披靡:“所向”,风吹到的地方;“披靡”,草木随风倒伏。在文中指秦军力量强大,征战所到之处,十分顺利,战绩辉煌。
久经沙场:“沙场”,战场。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,作战经验丰富。
神态自若:神态安详、镇定,充满必胜的信心。
跃跃欲试: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,在文中是形容战马准备出征的样子。
殊死拼搏:打仗时拼着性命,竭尽全力。
绝无仅有:世界罕见,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。
乘:读shèng,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。
过渡段(第3自然段)
3易错
瞰、率、靡、魁,匀称(chèn),身着(zhuó)短甲,撒(sā)开四蹄。
4相关链接
秦兵马俑 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。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,它南依骊山,北临渭水,地势险峻,环境优美。陵园规模宏大,陪葬品众多,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。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,轰动了中国,震惊了世界,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。1978年,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:“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,秦俑的发现,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。不看金字塔,不算到埃及;不看秦俑,不算到中国。”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,于1979年10月开馆。1987年12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铜车马1980年12月,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,已被定为国宝,经修复后于1983年10月对外展出。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,由大小3 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。其中二号车(课文中的图片即为二号铜车马)车长3、17米,高1、06米,铜马高65-67厘米,身长1、2米,总重量1 234千克。主体为青铜铸造,车马金银饰品1 720件,金银器总重7千克。它的制作工艺精细,造型逼真,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、驾具最全、级别最高、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,也是目前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。至今,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,门窗开闭自如,牵动辕衡,仍能载舆行驶。
表示看的词语
看:瞧 瞅 瞥 盯 瞟
向上面看:仰视、仰望
向下面看:俯视、鸟瞰
向周围看:环视、环顾
向远处看:远眺
仔细地看:端详
偷偷地看:窥伺
集中注意力看:凝视
向左右两边看:左顾右盼
气愤地看:怒视
粗略地看:浏览
语文园地五
1、读一读,造句。
古代的通讯没有电话、没有网络,就靠书信传播。
没有老师的辛勤的教导,没有同学热情的帮助,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。
桂花没有芙蓉国色天香,没有水仙冰清玉洁,就只有那浓郁的芳香。
魏格纳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,才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。
爱迪生经过多少次实验,才发明了电灯。
运动员们快得像一支支离弦的箭一样。
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夜空里的点点繁星。
2、背一背对联,读一读意思。
一径竹阴云满地,半帘花影月笼纱。这是颐和园月波楼的一副对联,上联写的是白天幽径竹阴,下联说的是夜晚月下花影,大意是:小路两边幽竹茂盛,竹丛的影子投下来,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。入夜后,帘纱半卷,月光如泻,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,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,深深浅浅的,很是好看。
树红树碧高低影,烟淡烟浓远近秋。这是青城山真武殿的一副对联,出自唐代诗人杜光庭的《题福唐观二首》。 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。这是济南大明湖有名的对联,将济南的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,来自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。
清风明月本无价,近水遥山皆有情。这是苏州沧浪亭的一副对联,是一副集句联,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句,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句。这副对联诗意相谐,对仗工整,如出一人,巧妙地把欧阳修和苏舜钦两位历史名人的友谊永远留在沧浪亭中,令人遐思,促人回味。
3、读一读、记一记其他风景名胜的对联。
湖北武汉 黄鹤楼:黄鹤飞去且飞去,白云可留不可留。
江西南昌 滕王阁: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
湖南岳阳楼:四面河山归眼底,万家忧乐到心头。
山东蓬莱阁:东方云海空复空,群山出没空明中。
篇三:临潼铁路小学12月4日听课纪要
12月4日临潼铁路小学活动
公开课会议纪要
时间:2014年12月4日
地点:临潼铁路小学东四楼多功能教室
参加成员:课题组专家老师及各学校实验教室
会议主要内容:
一: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室自评课程
二:课题组课程研讨
三:专家点评
第一节课程设计思路、教师自评课程及专家点评:
一: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室自评课程
鬲小利 《 Restaurants 》
授课年级 :二年级三班
授课类型:浸入式思品课
课程结构:
教师通过提问三个问题,复习学过的知识(社区设施)引出课题Restaurants------通过浏览食物图片启发学生复习有关食物旧单词并学习新单词------让学生观看学生表演引入课程重点内容—餐厅点餐并练习点餐对话------观看视频谈论自己喜爱的食物------通过学生表演引入餐厅礼仪,判断文明礼仪,从我做起,
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------浅谈吃饭工具------观看视频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进入课程高潮,让学生懂得健康饮食习惯。 教学反思:
1本科旨在让学生了解饭店和健康食品的有关知识。学会有关食品的英语表达方式,以及就餐的基本礼节和礼貌。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粮食、不挑食、不偏食的习惯,形成均衡饮食的概念。 2课堂过程中添加几个学生表演和视频播放,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活跃课堂气氛,以便提高学生兴趣。使整个课堂能更加亲近实际生活。
2课堂内容量大,环节比较丰富,时间上比较紧张,所以有拖堂现象。有些环节应该及时删除,以后应该以此为戒。课堂上学生换了新地方,有些拘谨。课堂启发没能做到位。
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认真对待每节课,考虑周全,做到万无一失!
二:课题组课程研讨
鬲小利《Restaurants》
优点:
1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上教态大方,具有亲和力,和学生互动较好; 2本节课教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,搜集视频,图片,给听课的学生带来了视觉的享受;
3本节课件选取内容丰富,PPT精致美观,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; 4课堂容量大,内容充实,活动形式多样,尤其是学生们排练的
小品更是生动的突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;
需要改进的地方:
1课堂上可适当进行小组活动,让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,动起来;
2课堂容量有些大,如果可以适当的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效果会更好。
三课题组专家点评:
课题组负责人迟教授:
1老师能用图片引导串讲故事并用英语解释新单词,体现了浸入式英语课堂的特点;
2课件中所插入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视频起到了拓展的作用,并给孩子们带来视觉的冲击,很好;
3但是整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考虑到每一位学生,没有建议今后课堂多采取小组活动,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。 课题组专家张广友老师:
1听鬲小利老师的这节课是一种享受,课件制作精美,学生表现较好,和老师互动良好;
2今后要注意教案的书写格式,尽量按照所给定的教案模版形式书写;
3个别学生在读单词时有拖音;今后应给孩子多强调。 西安小学李义华老师:
鬲老师所带班级学生较多,大班教学老师就会忽视一少部分孩子,这一点所有大班教学的老师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,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;
西电实验小学李明明老师:
鬲老师的这一节课其实应该分为3个可是来进行,第一节点餐,学习食物的单词,第二节专讲餐桌礼仪,第三节课专讲餐具的用法,这样设计会更合理。
第二节课程设计思路、教师自评课程及专家点评:
一: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室自评课程
程娜《 Jane and Kate 》
授课年级 :三年级
授课类型: 品德与社会
课程结构:课前照片欣赏---教师引导学生对照片进行讨论,由此引出Happiness, Sadness, 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与朋友一起分享它们---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话题讨论 “What can you share with your friends?”,出示句型”I can share…with…”/ “I’d like to share…with…”,鼓励学生大胆、积极并自由发言---导入新课(出示Jane和Kate的照片)并给予时间独立、大声地朗读课文---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关课文故事的四个问题的讨论与回答---通过第四个问题的讨论进行情景教学 “Can you help Kate?”---分享环节 “Let me share…with you!”---chant,对于本节课的一个升华---
分享一个Wisdom进行本节课总结。
教学反思:
本节课的最大亮点:1.搜集本班学生这三年来的校园生活照片制作成PPT,既温馨又感动,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;2.利用本班学生自己录制教学视频,教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,符合品德与社会课的特征;3.通过孩子的表演进行课堂情景教学,寓教于乐。不足之处: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学完本节课之后对于“share”不能及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与升华,比如除了物质上的分享之外,还可以分享思想、注意,等等;还有,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可以进行故事复述、故事改编等,也就是迟老师所说的,除了要完成学科目标,还要完成知识目标。 二:课题组课程研讨
程娜《 Jane and Kate 》
优点:
1教师备课细致,准备充分,可以看出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; 2学生的情景表演应情应景,恰当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值得学习;
3教师的教态大方,能与学生很好的互动,并运用了很好的评价方法;
4学生整体能力较好,表达能力较强;
不足之处:
课文的处理还应该再详细些,分步骤,分图片讲解。
相关热词搜索:
热点文章阅读